11月15日下午,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揚州大學文學院姚文放教授做客文法學院,在文淵樓134開展了題為“生產性文學批評論綱”的主題講座。講座由文法學院院長吳明忠主持,吳院長對姚文放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向現場師生介紹了姚文放教授的研究領域及學術成果。
姚文放教授指出,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導言》中提出“藝術生產”這一概念,其理論建構和批評實踐之間存在巨大張力,馬克思和恩格斯自身的藝術批評實踐也彰顯出強大的生產性,這為探索生產性文學批評理論預留了廣闊的空間。以馬克思的“藝術生產論”為出發點,姚文放教授提出了“生產性文學批評”這一新型理論范式。
姚文放教授認為,20世紀“生產性文學批評”經歷了技術決定論、經典文學批評、接受美學、文學生產理論、生產價值理論和“審美—政治”理論六個發展階段。其中,馬克思的“藝術生產論”貫穿了不同時期各種模式的生產性文學批評理論,20世紀諸家理論、不同的批評模式之間也存在互相影響。姚文放教授還強調,對20世紀以來生產性批評的學理源流的考察不能脫離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在此基礎上,他指出“生產性文學批評”具有主體性、社會性、現時性、建構性和開放性五大特點。
姚文放教授深入分析了“生產性文學批評”中的八個基本理論問題,包括學科性質:文學研究/文化研究;文本形態:文本性/互文性;閱讀狀況:細讀/粗讀; 意義生成:結構/建構;解讀方法:詩學模式/闡釋學模式;話語秩序:考古學/譜系學;解構策略:差異/延異;功能取向:回到文學經典/服務當下現實。對于以上問題中對立二分的選項,姚教授主張采取“執兩用中,適度偏重”的思想方法,在兼顧對立兩端的同時保持必要的偏離。他以“文本性/互文性”為例,具體且深入地講述了生產性文學批評的文本形態問題,并簡要分析了《紅樓夢》批評中的“生產性”問題。
講座最后,吳明忠院長對姚文放教授的精彩演講表示感謝,他認為姚文放教授的“生產性文學批評”理論研究既有深厚的理論根基又飽含充沛的學術激情,取得了引人關注的實績。他勉勵在座師生們學習姚文放教授認真嚴謹的科研作風與治學精神。中文系專任教師及研究生參加了此次講座。
此外,姚文放教授還于11月16日上午為中文系近三年新進教師開展了有關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申報的專題講座,他對每位老師的申報內容一一指點,令老師們受益匪淺。